• 咨询:18992849520
  • 咨询:18992849520
  • 一组江苏省徐州市民国时期老照片

    2014-5-23

    照片拍摄于1938年,利济桥附近打鱼的渔民,河面上七八艘小船正在撒网捕鱼,岸边是瞧热闹的孩子们。利济桥就是现在建国东路上的黄河桥,那时候的故黄河看上去没有现在这么宽、这么深,紧挨着河边还住着人家。


    照片拍摄于1939年,遥望五省通衢牌楼。所谓“五省通衢”是指徐州在历史上可以通过黄河与京杭运河漕运到达苏鲁豫皖冀五省,证实了徐州在古代时期水路交通的重要性。在徐州北关庆云桥东的黄河故道南边,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牌楼。牌楼正中横匾北面书“大河前横”,南面书“五省通衢”。


    拍摄于1939年的二马路。二马路这个名字可能只有上年岁的老人还记得,其实就是现在的建国东路东端。


    拍摄于1939年的戏马台户部山全景。户部山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称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 历史上曾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俗语。


    拍摄于1939年的大同街。大同街,即徐州东门大街。徐州古城东门的位置在今天人民舞台附近。明朝以前,城门以方向命名,后明洪武初重建徐州城,东门又称为“河清门”。东门大街在清末民初就已是徐州城里最繁华的一条街道,1928年北伐军二次光复徐州,为体现孙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的思想,将东门大街改名为大同街,这个名称也一直延续至今。


    拍摄于1939年的云龙山孝义贞洁坊。 在云龙山北大门附近的山坡上建有明清时期牌坊,到民国,尚有30余座。绝大多数为节孝牌坊,那时是云龙山上的一处重要景观。惜乎毁于“文革”之中,现仅存几根石柱和北门内外山路两旁的无数柱坑。


    拍摄于1940年的故黄河上的木桥,两个身着大衣的伪警扛着枪在设卡,而过往的居民衣着简陋、行色匆匆。


    拍摄于1940年徐州铁道办事处。


    拍摄于1940年,徐州城隍庙里的孩子。徐州城隍庙,位于旧时的城隍庙街(即现在青年路266号大院)。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当地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明洪武二年知州文景宗建。城隍庙是坐北朝南建筑,有三个拱形庙门。大门外左右两旁各蹲着一头大石狮子。


    拍摄于1941年的黄河堤防,故黄河大堤究竟是哪一段,仅凭画面左侧山头参照还不好判断,倒是当年故黄河大堤的破败样子,满目的凄凉。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