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18992849520
  • 咨询:18992849520
  • 抗战时期西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

    2023-12-6

    位于四川乐山市月咡塘的乐山文庙,古称嘉定府文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年),清康熙初年张能鳞重建。乐山文庙大成殿,殿内28根金丝楠木巨柱,用材硕大考究,柱础雕刻精美,为四川文庙之最,被我国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誉为“堪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媲美”。这乐山文庙,与武汉大学有一段不解之缘。


    1938年日本鬼子大举侵华,九省通衢之地武汉岌岌可危,为此,武大也不得不把西迁事宜提上议事日程。1938年1月,学校“派负责人员往川省各处视察”之后,认为乐山是“最为适宜”的迁校目的地。于是,武汉大学开始了西迁。1938年3月10日开始,武汉大学开始西迁。4月29日正式在乐山复课,暂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


    1938年6月武汉大学在乐山恢复校务,9月底王星拱校长率最后一批教职工抵达乐山后,正式易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和法学院、图书馆迁至乐山文庙,理学院迁至高西门内的李公祠(现白塔街附近),工学院迁至三育学校(现乐山师范学院),学生男生宿舍分设于龙神祠等6处,女生宿舍则位于现在的白塔街。

    1943年5月,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中)与教务长朱光潜(右)、化学系主任叶峤(左)在乐山文庙校本部一同接待来校访问的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李约瑟 摄)。


    武大学子下课后走出教室,李约瑟 摄。


    乐山的武汉大学女生。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QQ:348102726
    分享按钮